共 3 条
2005年北京消云试验微物理检验
被引:4
作者:
黄梦宇
[1
,2
]
张蔷
[1
]
魏强
[3
]
马新成
[1
]
邓兆泽
[2
]
张磊
[1
]
刘力威
[1
]
机构:
[1]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3] 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人工消云;
飞机探测;
PMS粒子探测系统;
云微物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机载PMS(Particle Measurement System)粒子探测系统获得的云微观特征和宏观观测分析了2005年北京消云试验的效果。比较2005年9月12日上午消云作业前后云滴数浓度、粒子有效直径和云滴谱分布的变化发现,在暖云中播撒吸湿性高浓度粒子群能够产生一定的消云效果。作业后云微物理结构的垂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云滴数浓度和粒子有效直径均变小,并且在作业高度下方出现一个"干层";吸湿性物质促使云滴发生碰并过程,使得大云滴消失小云滴变少;作业半小时后垂直方向影响范围小于900m。此外,在9月13日下午的消云试验中观测到消云作业产生的一条明显云沟。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4+327
+327-32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