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52
作者
赵晖
吴崇胜
陈家旭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证候; 诊断标准; 方法学; 证素; 单证;
D O I
10.16306/j.1008-861x.2008.04.010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从研究单元、证—症对应关系、权重赋值、诊断临界值和临床验证五个方面对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目前证候研究没有形成"金标准"的情况下,应当加强证候概念及相关专业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通过DME、Delphi法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分析、提炼临床症状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充分挖掘潜在规律,构建证候诊断模型,将是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必然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诠释证候的动态时空特征 [J].
郭蕾 ;
张俊龙 ;
窦志芳 ;
张鑫 ;
贺文彬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03) :463-464
[2]   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 [J].
朱文锋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2) :135-136+142
[3]   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医证候规范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J].
陈启光 ;
申春悌 ;
张华强 ;
符为民 ;
闵捷 ;
王澄淑 ;
郦永平 ;
朱佳 ;
史锁方 ;
朱学云 ;
陈晓虎 ;
石磊 ;
徐丽华 ;
常惠 .
中国卫生统计, 2005, (01) :3-5
[4]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标准的临床研究 [J].
申春悌 ;
朱雄华 ;
常惠 ;
陈启光 ;
闵婕 ;
张华强 .
江苏中医药, 2003, (11) :12-16
[5]  
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D].吴崇胜.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