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伦理风险

被引:2
作者
杨开城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有效性研究; 科学研究; 伦理风险; 隐秘歧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学长期痴迷于各种手段要素(比如方法模式、媒体技术等)的有效性研究。但这种有效性研究并不能发现真理,也无法获得客观的支持性证据,它所检验的有效性也是相对主义的且是可疑的。最重要的是,它不但不是科学研究,而且还内生伦理风险,具体体现为(1)自身携带着隐秘的歧视,(2)会弱化甚至剥夺教师教学自主权,以及(3)会恶化教育中的伦理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试图能证明手段要素的普遍有效性的教育学要么承认了自身的虚妄,要么宣布了自身的终结。我们只有抛弃这类研究,转而开辟新教育学研究,并以新教育学指导实践,从教育系统的系统化设计、多元性优化以及缺陷的分析与消除入手,才能规避这类伦理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及其制度建构.[D].胡友志.南京师范大学.2017, 01
[2]  
当代技术伦理中的“道德物化”思想研究.[D].张卫.大连理工大学.2013, 06
[3]  
从排斥到承认.[D].吕寿伟.南京师范大学.2012, 03
[4]   一种教学评价新思路:用教学过程证明教学自身 [J].
杨开城 ;
卢韵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 33 (06) :49-54
[5]   论STEM教师的专业素养 [J].
杨开城 ;
窦玲玉 ;
公平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04) :115-121
[6]   教育技术背景下责任伦理建构的哲学蕴思 [J].
李姗姗 .
现代教育科学, 2016, (10) :32-35
[7]   教育学的出路何在:创建新教育学 [J].
杨开城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6) :26-33
[8]   为什么要研究一致性而不是有效性? [J].
郑兰琴 ;
杨开城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9) :20-23+33
[9]   教育学的坏理论研究之三:教育学的陈述体系 [J].
杨开城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2) :10-15+22
[10]   教育学的坏理论研究之一: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体系 [J].
杨开城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05)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