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240例临床分析

被引:8
作者
李小梅
郭宝静
张宏艳
丁燕生
任自文
李万镇
刘丰
刘雪芹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律失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4 [小儿心脏、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构成比、相应的临床特点和体表心电图 (ECG)特征。方法 对 1985年 3月~ 1999年 4月经我院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 2 40例患儿进行分析 ,其中 2 2 9例经射频消蚀证实。结果  (1) 2 40例患儿中 ,2 15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2 5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2 15例SVT中 ,16 4例为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其中显性旁道 10 3例 ,隐匿性旁道 5 9例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PJRT) 2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39例 ,房性心动过速 8例 ,心房扑动 4例。 5 9例隐匿性房室旁道中 ,7例心动过速时体表ECG逆传P波与QRS波重叠或紧随其后 ,与AVNRT无法鉴别。 2 5例IVT心室速率 15 0~ 2 40(198± 2 6 )次 min ,QRS波时限 0 .0 9~ 0 .12 (0 .11± 0 .0 1)s,2 0例有室房分离。 19例室性心动过速 (VT)起源于左心室 ,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2 ) 2 40例中 ,9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分别为Ebstein畸形、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和心肌炎。 9例因心动过速持续发作而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其中 4例经射频消蚀成功治疗后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1)AVRT和AVNRT是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2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研究及射频消蚀治疗 [J].
李小梅 ;
丁燕生 ;
李万镇 ;
李毅刚 .
中华儿科杂志, 1996, (0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