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研究

被引:107
作者
郑荣才 [1 ]
胡忠贵 [1 ]
冯青平 [2 ]
郑超 [2 ]
罗平 [3 ]
陈守春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储层重点验实室
关键词
川东北; 下三叠统; 长兴组; 白云岩储层; 微量元素; C,O,Sr同位素; 成岩流体; 海源地层水;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7.04.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岩石结构与白云石Mg/Ca比值和有序度分析为基础,结合Sr,Fe,Mn微量元素和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白云岩有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类型,储层只是埋藏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成岩阶段,各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岩化流体都来自于上覆地层飞仙关组的高盐度海源地层水,证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埋藏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明显地有别于准同生白云岩;②长兴组各类白云岩的Sr,Fe,Mn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埋藏白云岩作用发生在无大气水影响的封闭体系中;③白云岩的C,O同位素组成特征符合埋藏白云岩的δ13C和δ18O分布区间;④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埋藏白云岩的Sr,Fe,Mn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J].
高梅生 ;
郑荣才 ;
文华国 ;
李联新 ;
李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97-304
[2]   川东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锶含量、锶同位素组成与白云石化流体 [J].
黄思静 ;
HairuoQING ;
裴昌蓉 ;
胡作维 ;
吴素娟 ;
孙治雷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23-2132
[3]   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礁滩白云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环境研究 [J].
王瑞华 ;
牟传龙 ;
谭钦银 ;
余谦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1) :30-36
[4]   三叠纪全球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及主要控制因素 [J].
黄思静 ;
孙治雷 ;
吴素娟 ;
张萌 ;
裴昌蓉 ;
胡作维 .
矿物岩石, 2006, (01) :43-48
[5]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盘龙洞生物礁成岩作用研究 [J].
牟传龙 ;
马永生 ;
王瑞华 ;
谭钦银 ;
余谦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Z1) :198-202
[6]   上扬子地台区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研究 [J].
黄思静 .
地质学报, 1997, (01) :45-53
[7]   川东及邻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白云岩化 [J].
雷卞军 ;
强子同 ;
文应初 .
地质论评, 1994, (06) :534-543+583
[8]   川东上二叠统生物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雷卞军 ;
强子同 ;
陈季高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4) :364-375+473
[9]   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控储层的形成 [J].
吴熙纯 ;
刘效曾 ;
杨仲伦 ;
陈心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3) :283-29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