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的矿相学特征

被引:19
作者
刘妍 [1 ]
江思宏 [1 ]
张志刚 [2 ]
刘翼飞 [1 ]
聂凤军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关键词
地质学; 矿相学; 银多金属矿床; 拜仁达坝; 维拉斯托; 内蒙古;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1.05.006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拜仁达坝和维拉斯托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现的2个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文章通过岩相学、BSE图像与电镜能谱等手段对其矿相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笔者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厘清了2个矿区金属矿物的种类、产出状态及生成顺序,共确定3期4个阶段的矿化作用。第1期成矿作用主要形成胶状黄铁矿,代表低温热(水)的沉积环境。第2期成矿作用是一次中高温热液成矿作用,以高温矿物毒砂与锡石为标志,形成As-S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锡石,随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破碎和强烈的糜棱岩化,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脆性变形-角砾状和塑性变形-糜棱状结构构造特征的矿石类型。第3期成矿作用包括2个成矿阶段:第1阶段为中高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一系列富S的金属矿化和Bi+Ag的金属硫化物:毒砂→黄铁矿→自然Bi+硫银铋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第2阶段为中-低温热液活动,形成一系列贫S富Sb+Ag的金属硫化物: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纤硫锑铅矿+银黝铜矿→六方锑银矿+锑银矿→自然银。其中铅锌矿化与第2、3期成矿作用有关,而银矿化主要与第3期成矿作用的第4阶段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37 / 85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远景评价.[M].赵一鸣等著;.地震出版社.1997,
[2]  
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M].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编著;.地质出版社.1978,
[3]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拜仁达坝矿区闪长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刘翼飞 ;
江思宏 ;
张义 .
地质通报, 2010, 29 (05) :688-696
[4]   内蒙古拜仁达坝及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的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J].
江思宏 ;
聂凤军 ;
刘翼飞 ;
云飞 .
矿床地质, 2010, 29 (01) :101-112
[5]   内蒙古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矿床地质及成矿流体特征 [J].
郭利军 ;
谢玉玲 ;
侯增谦 ;
王硕 ;
陈伟 ;
李政 ;
李应栩 ;
薛怀民 ;
童英 ;
潘小菲 ;
周喜文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 28 (01) :26-36
[6]   内蒙古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区矿石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 [J].
钟日晨 ;
杨永飞 ;
石英霞 ;
李文博 .
中国地质, 2008, 35 (06) :1274-1285
[7]   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J].
王力 ;
孙丰月 .
世界地质, 2008, (03) :252-259
[8]   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 [J].
孙丰月 ;
王力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3) :376-383
[9]   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超大型银铅锌矿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J].
郑翻身 ;
蔡红军 ;
张振法 .
物探与化探, 2006, (01) :13-20+25
[10]   内蒙古锡林浩特东部拜仁达坝银铅多金属矿勘查过程及远景评述 [J].
郭利军 ;
葛昌宝 ;
冯贞 ;
白义勇 ;
张振法 ;
赵云 .
物探与化探, 2004, (05) :394-3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