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看哲学

被引:10
作者
李德毅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关键词
负熵; 自我复用; 硬构体; 软构体; 认知四要素说;
D O I
10.19524/j.cnki.10-1009/g3.2023.02.123
中图分类号
TP18-02 [];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本文探讨哲学和神学、科学之间的关系,探讨智慧和智能的关系;认为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科学的科学,哲学反映人类求知的渴望,体现在怀疑和批判的氛围中沉淀起来的人类文明,成为科学的生态和信仰,哲学是科学的先导,人工智能受诲于哲学,也助推哲学。大自然进化了人脑的记忆能力,时间是人类认知的奠基石,人的思维和机器的思维,数学上同构,物理上同源,都赖负熵为生,智能机器和人一样可以思维,可以学习,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源自思维中的抽象、联想和交互能力。人体和智能机器里的物质和能量是物理层面的真实存在,结构和时间是认知层面的抽象思维,结构和时间寄生在物质和能量上,构成硬构体,机器里的信息是大量的软构体,体现了想象的世界,可以寄生在硬构体或者其他软构体之上,有虚有实,虚实结合,可自举和自我复用,总是存在下一个时间周期,使得机器能再去“思考”,其秩序显示出维持自身思维和产生有序事件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硬构体和软构体、形而下和形而上,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人工智能越发达,人的智能更发达,相互依赖,迭代发展,无尽的认知导致无尽的创造。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达尔文发现了什么.[M].查尔斯·达尔文.新星出版社.2021,
[2]  
人工智能导论.[M].李德毅.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  
文明之光.[M].吴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4]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M].李德毅; 杜鷁; 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5]  
爱因斯坦文集.[M].(美)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A.) ; 著.商务印书馆.2010,
[6]  
理想国.[M].(古希腊)柏拉图[著];靳希平选编;.商务印书馆.2002,
[7]  
全球通史.[M].(美)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著;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8]  
学习的革命.[M].(美)珍妮特·沃斯(JeannetteVos);(新西兰)戈登·德莱顿(GordonDryden)著;顾瑞荣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9]  
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M].赵南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10]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M].朱水林编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