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增生楔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变形特征

被引:14
作者
丁巍伟
程晓敢
陈汉林
吴能友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关键词
台湾增生楔; 弧陆碰撞; 动力学机制;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2 [海底地质、深海地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台湾增生楔位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微板块和南海的结合部位,是现代弧陆碰撞研究的理想场所。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对该增生楔进行了构造单元的划分,并分析了变形特征。认为台湾增生楔是由3个部分,即弧陆碰撞产生的增生部分、洋内俯冲产生的增生部分和增生楔后端在恒春海脊和北吕宋海槽之间的构造楔组成,研究区的高屏斜坡、恒春海脊和北吕宋海槽西端变形带分别是3个部分的反映。自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洋壳开始沿着马尼拉海沟向菲律宾海微板块俯冲,形成增生楔中洋内俯冲增生部分;与此同时菲律宾海微板块开始向NW方向移动,前缘的吕宋岛弧自6.5Ma B.P以来与亚洲陆缘斜向碰撞,形成增生楔中弧陆碰撞增生部分。碰撞首先发生在台湾岛的北部,由于弧陆强烈的挤压作用,增生楔后端部分向北吕宋海槽倒冲楔入,使得上部的北吕宋海槽的沉积发生隆升变形。滨海的各个地貌单元可以和台湾陆上的地貌单元相联系,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但是由于陆上部分增生历史久,不仅抬升为陆,而且地层的年代也更老。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台西南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J].
丁巍伟 ;
王渝明 ;
陈汉林 ;
杨树锋 ;
吴能有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 (02) :216-220
[2]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J].
阎贫 ;
刘海龄 .
热带海洋学报, 2002, (02)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