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浮游植物特征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19
作者
原居林
尹文林
沈锦玉
张爱菊
赵汉取
叶金云
机构
[1]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多样性指数; 营养状态指数; 富营养化评价;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357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2008年8—9月对南太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9个采样点水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有浮游植物47种,隶属于7门28属,其中蓝藻门6属9种,绿藻门10属13种,硅藻门7属18种,裸藻门2属3种,隐藻门1属2种,金藻门1种,甲藻门1种;南太湖浮游植物的密度为3.56×106~7.99×106cells.L-1;浮游植物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0.29~2.27,均匀度指数在多数位点<0.5,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均大于64;根据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组成、密度、多样性指数及富营养状态指数的评价结果说明南太湖处于富营养化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197 / 22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沈韫芬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金相灿;屠清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3]   太湖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 [J].
毛新伟 ;
徐枫 ;
徐彬 ;
高怡 .
水资源保护, 2009, 25 (01) :48-51
[4]   由“无锡太湖水华事件”论太湖富营养化的防治 [J].
路云霞 ;
吴长年 ;
黄戟 ;
赵剑 ;
张汉明 ;
谢放尖 .
生态经济, 2008, (02) :154-157
[5]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J].
朱广伟 .
湖泊科学, 2008, (01) :21-26
[6]   太湖上游流域农业土地的氮剩余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 [J].
许朋柱 ;
秦伯强 ;
Horst Behrendt ;
黄文钰 ;
于树梅 ;
章永鹏 .
湖泊科学, 2006, (04) :395-400
[7]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J].
程波 ;
张泽 ;
陈凌 ;
袁志华 ;
孙晓蓉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S1) :118-124
[8]   广东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富营养化研究 [J].
王朝晖 ;
韩博平 ;
胡韧 ;
林秋奇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402-405+409
[9]   广东省枫树坝水库浮游植物研究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J].
刘蔚秋 ;
陈桂珠 ;
李金泉 ;
骆三娣 ;
邓亚成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13-115
[10]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J].范成新;季江;陈荷生.上海环境科学.199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