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和未用药组。术后月经第1天开始用药,米非司酮组每日1次,10mg/次,连续3~6个月,孕三烯酮组每周2次,2.5mg/次,连续3~6个月,术后半年复查1次,了解其症状、体征、妊娠情况,B超情况及监测CA125。每月复诊,了解副反应,复查肝功能。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控制率为100%,米非司酮组4例患者在停用米非司酮后3个月复发,孕三烯酮组5例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2个月复发,未用药组有12例痛经和性交痛基本消失,15例症状较前减轻,13例复发,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2例患者在服药2~4个月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孕三烯酮组7例,未用药组0例,停药后经口服甘利欣,联苯双酯后恢复正常,用药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体重增加>3kg,面部出现痤疮分别2例、4例;孕三烯酮组12例、11例,均在停药后恢复正常,未用药组均0例,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减少其复发,但用药组副反应前者明显少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