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超声波检查对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35
作者:
陈永鹏
戴琳
冯筱榕
刘定立
章廉
骆抗先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州
来源: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高血压;
门脉性;
超声波检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5.1 [超声波诊断];
学科分类号:
100207 ;
摘要:
目的 了解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6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空腹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声像、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及脾脏肿大,检查结果经 t检验、x2检验确定统计学意义。结果 263例患者中 60例为早期肝硬化,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 52.5%,特异度 88.3%,误诊率 11.70%,漏诊率 47.5%,约登指数 0.508;肝纤维化S1、S2、S3、S4期的门静脉主干宽度分别为(10.93± 1.25)mm、(11.35±1.06)mm、(11.29± 1.52)mm及(11.48±1.25)mm,其中以与S1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静脉宽度分别(6.518±2.033)mm、(7.190±1.569)mm、(7.444±1.805)mm及(8.406±2.227)mm,其中 S4与 S2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脏肿大发生率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 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敏感度亟待提高,不足以作为早期肝硬化的常用诊断方法;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及脾脏肿大发生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4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