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2
作者
卫瑞
张文城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关键词
外需隐含国内就业;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全球价值链;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5.06.006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本文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变动趋势,并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9种因素对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95—2009年,每年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长了76.55%,但低技能就业始终是外需隐含就业的主体。外国最终需求产品来源地结构变动、中国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和外国最终需求规模变动是促进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但中国国内生产部门劳动投入强度变动和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变动不利于中国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长。为此,可以通过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促进生产性服务出口来扩大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彭水军 ;
张文城 ;
孙传旺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168-182
[2]   中间品出口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技能、来源地和部门视角的分析 [J].
卫瑞 ;
张少军 .
财经研究, 2014, 40 (11) :133-144
[3]   贸易结构与就业结构: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分析 [J].
周申 ;
李可爱 ;
鞠然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3) :63-75+101
[4]   参与不同形式外包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动态效应的经验研究 [J].
吕延方 ;
王冬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9) :103-117
[5]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内需与外需 [J].
任泽平 ;
张宝军 .
改革, 2011, (02) :14-20
[6]   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 [J].
江小涓 .
管理世界, 2010, (06) :1-7
[7]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8]   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基于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J].
盛斌 ;
马涛 .
世界经济, 2008, (03) :12-20
[9]   服务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经验研究 [J].
周申 ;
廖伟兵 .
财贸经济, 2006, (11) :73-77
[10]   工业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J].
周申 ;
李春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7) :3-1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