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分析

被引:14
作者
赵建荣
张开资
机构
[1]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肿瘤; 凝血功能; 血小板;
D O I
10.19539/j.cnki.2095-2694.2006.01.068
中图分类号
R730.4 [肿瘤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①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抗凝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用法国产Stag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1例正常对照及92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KPTT)、纤维蛋白原(F ib)及血小板(PLT)、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对比分析。③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胃癌、肝癌早期PT、TT、KP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肺癌、乳腺癌晚期患者中PT、KPTT较正常对照组增高,F ib明显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肝癌、肺癌晚期患者血小板均明显下降,AT-Ⅲ活性亦有显著性改变。④结论本组中除肝癌患者以外,其余病例早期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倾向,且预后不良,晚期则凝血功能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马建锋 .
临床检验杂志, 2002, (06) :377-379
[2]   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黄松音 ;
段朝晖 ;
梁穆兴 ;
林向华 ;
范侠 .
血栓与止血学, 2002, (04) :156-157
[3]  
血栓病学[M]. 科学出版社 , 李家增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