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124
作者
郭朝先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LMDI分解方法; 碳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6-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分解,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对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预测,估算了202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减排的贡献。基本情况是,1996-2009年中国碳排放增长464 678万t,其中,经济总量效应531 337万t,产业结构效应49 887万t,能源消费强度效应-223 940万t,能源消费结构效应107 395万t,诸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14.3%,10.7%,-48.2%和23.1%。产业结构变动驱动了碳排放增长,尽管它不是最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耗能产业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增加或减少2.2-2.9亿t。依据对高耗能产业结构变动值的预测,到2020年,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约为-5亿t,占期间碳排放增量的-15%。这表明,与此前产业结构变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情形相反,未来产业结构变动将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1 [J].
张雷 ;
李艳梅 ;
黄园淅 ;
吴映梅 .
中国软科学, 2011, (02) :42-51
[2]  
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J]. 郭朝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2)
[3]   中国产业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J].
张雷 ;
黄园淅 .
中国软科学, 2008, (05) :27-29+31
[4]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吴宗鑫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2) :35-42
[5]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10) :34-40
[6]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7]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J].
韩智勇 ;
魏一鸣 ;
范英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4, (01) :1-6+52
[8]   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J].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1999, (11) :38-43
[9]   Perfect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J].
Ang, BW ;
Liu, FL ;
Chew, EP .
ENERGY POLICY, 2003, 31 (14) :1561-1566
[10]  
A new energy decomposition method: perfect in decomposition and consistent in aggregation[J] . B.W. Ang,F.L. Liu.Energy . 200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