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变迁的考察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退化草地为例

被引:12
作者
李笑春
陈智
刘敏
叶立国
董华
张君
聂馥玲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蒙古族; 生态意识;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3 [畜牧业、饲养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 ,内蒙古草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且总体上呈不断恶化的态势。这种状况的持续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 ,同时也威胁着包括北京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其内在的深层次的根源就在于包括生态意识在内的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本文针对锡林郭勒退化草地现状与历史的分析 ,揭示了其中的文化特征与哲学内涵 ,并且指出生态意识的确立和生态文化的形成对于保护草地、建设草地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现代生态意识 [J].
陈铁民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2, (04) :12-16
[2]   生态意识及其主要特点 [J].
余谋昌 .
生态学杂志, 1991, (04) :70-73
[3]   生态意识是社会和自然最优相互作用的条件 [J].
Э.В.基鲁索夫 ;
余谋昌 .
哲学译丛, 1986, (04) :29-36
[4]  
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徐嵩龄主编, 1999
[5]  
草原春秋[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内蒙古日报编辑部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