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

被引:73
作者
庞海芍
郇秀红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D O I
10.13316/j.cnki.jhem.20151127.01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自1995年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大学开始自主探索具有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本科培养模式改革。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先后历经了发起和推广阶段、改革与探索阶段、深化与提高阶段。目前,通识教育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通识教育选修课开始由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正在扩大;各高校已经形成系列化、高水平、特色化的文化素质"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一些大学率先进行了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等。面向未来,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与时俱进,在本科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J].
陈向明 .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8, (04) :91-96
[2]   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
王生洪 .
复旦教育论坛, 2006, (05) :5-10
[3]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 [J].
章开沅 .
高等教育研究, 1995, (02) :1-3
[4]   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启示 [J].
陈卫平 ;
刘梅龄 ;
不详 .
高等教育研究 , 1987, (02) :74-78
[5]  
素质教育与大学使命[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郭大成, 2013
[6]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余东升, 2009
[7]  
通识教育[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庞海芍, 2009
[8]  
论文化素质教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远清, 2004
[9]  
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冯惠敏著, 2004
[10]  
大学精神[M]. 辽海出版社 , 杨东平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