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及水华现状研究

被引:59
作者
邱光胜 [1 ]
胡圣 [1 ]
叶丹 [1 ]
袁琳 [1 ]
臧小平 [2 ]
机构
[1]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2]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富营养化; 水华; 演替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支流水体营养状态、藻类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对不同蓄水阶段研究表明: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程度加重,且时空差异显著,春、夏季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秋、冬季节相对较轻.整体上由蓄水前的贫-中营养状态转变为中-富营养状态。由于库区支流营养盐浓度高且蓄水前后相对稳定,对藻类生长不形成限制,因此支流富营养化加重的原因是蓄水后库区支流流速减缓,使得透明度增加,水体透光性增加,藻类生长环境改善,从而使生物量大幅度增加,库区支流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且优势种类趋向于多样化,硅藻、甲藻、隐藻、蓝藻、绿藻都可成为水华优势种,且整体组成呈现硅藻、甲藻下降,蓝藻、绿藻、隐藻上升的态势,演替趋势总体上由河流型向湖泊型转变。但随着蓄水位的上升,水华发生比率总体上有所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金相灿;屠清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2]  
中国淡水藻类.[M].胡鸿钧等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   三峡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状况普查 [J].
邱光胜 ;
涂敏 ;
叶丹 ;
陈水松 ;
郭文思 ;
臧小平 .
人民长江, 2008, (13) :1-4+106
[4]   三峡水库“水华”成因初探 [J].
曾辉 ;
宋立荣 ;
于志刚 ;
陈洪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3) :336-339
[5]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研究 [J].
邓春光 ;
龚玲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S1) :279-282
[6]   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预测 [J].
李崇明 ;
黄真理 ;
张晟 ;
常剑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1) :1-6
[7]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生态系统动态的初步研究 [J].
胡征宇 ;
蔡庆华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1) :1-6
[8]   三峡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J].
蔡庆华 ;
胡征宇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1) :7-11
[9]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调查及水环境初步分析 [J].
况琪军 ;
毕永红 ;
周广杰 ;
蔡庆华 ;
胡征宇 .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04) :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