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性使用规则的判定标准及其完善路径

被引:8
作者
孟奇勋 [1 ]
李晓钰 [1 ]
苑大超 [2 ]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2]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
关键词
转换性使用; 使用目的; 著作权; 合理使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转换性使用规则通常被视为合理使用第一要素(使用目的和性质)的判断依据。从价值功能来看,亟待厘清转换性使用与合理使用、演绎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差异性,避免因概念混淆而导致对现行著作权制度的不当侵蚀。在司法实践中,因艺术重塑、信息提供以及画面解说等案件引发的转换性使用争议不断涌现,其核心要义在于判断在后作品使用原作的目的是否产生了对原作品的替换效应。结合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列举式立法模式,有必要明确转换性使用的适用范围,以相关领域的普通公众认知作为转换性使用目的之判断标准,从多维度考量以提升转换性使用规则的适用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著作权转换性使用的本土法释义 [J].
熊琦 .
法学家, 2019, (02) :124-134+195
[2]   共享经济视域下重混创作版权法律制度的构建 [J].
华劼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09) :126-131
[3]   论著作权转换性使用之非转换性 [J].
谢琳 .
学术研究, 2017, (09) :61-67
[4]   基于转换性使用的著作权例外及其对图书馆界的启示 [J].
周玲玲 ;
马晴晴 ;
陈扬 .
图书馆建设, 2017, (04) :34-39
[5]   网络版权的技术革命、产业变革与制度创新 [J].
吴汉东 .
中国版权, 2016, (06) :5-8
[6]   论网络游戏整体画面的作品定性 [J].
王迁 ;
袁锋 .
中国版权, 2016, (04) :19-24
[7]   美国司法实践中的“转换性使用”规则及其启示 [J].
晏凌煜 .
知识产权, 2016, (06) :123-128
[10]   论滑稽模仿作品之合法性 [J].
梁志文 .
电子知识产权, 2006, (04)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