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年中国及邻区强震空间格局及迁移模式初步分析

被引:7
作者
周成虎
裴韬
李全林
陈锦标
王?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100081
[3]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4]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100101
[5] 北京100875
关键词
强震; 空间格局; 时空迁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介绍了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数据库的开发状况 ,从历史强震、近代强震及强震震源深度等几个方面 ,结合我国及邻区板块构造以及应力状态、壳幔结构的东西部差异对我国强震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公元 190 0年以前我国华北地区的强震呈现出大梯形格局 ,而公元 190 0年之后我国强震则以西部的巨大扇形为主要特征 ,其中震源深度最深的区域分别位于大扇形的 2个顶点处 ,即兴都库什—帕米尔以及缅印交界地区 .就我国强震所特有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我国强震的线性以及区域性迁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其中线性迁移模式又可细分为前进跳跃式和钟摆式 .对文中涉及的强震迁移机制分别利用断层破裂、弹簧 -滑块、壳幔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2]   华北地区强震时空相关性特征分析 [J].
裴韬 ;
周成虎 ;
李全林 ;
陈锦标 .
地震学报, 2002, (01) :50-56+111
[3]   1970年以来华东地区地震活动主体区的迁移 [J].
顾方琦 ;
张春芝 ;
张枝榴 ;
陈礼 .
地震地质, 2001, (03) :475-480
[4]   中国地震震源深度与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J].
陈立军 .
地震地质, 2000, (04) :360-370
[5]   中国中深源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J].
王周元 ;
何少林 ;
李勇 ;
姬凤英 .
西北地震学报, 2000, (03) :81-88
[6]   一种可能的中强地震空间分布方式 [J].
童远林 .
地震, 1999, (04) :408-412
[7]   地震和干旱的定向迁移及其机制 [J].
马宗晋 ;
杜品仁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397-403
[8]   中国大陆及邻区8级地震的空间有序性 [J].
徐道一 ;
郑炳华 ;
王湘南 ;
大内徹 .
华南地震, 1999, (02) :1-6
[9]   本世纪华东地区两种不同空间分布类型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J].
顾方琦 ;
张枝榴 .
地震学刊, 1999, (01) :38-43
[10]   帕米尔地区地震活动及震源机制解的分布特征 [J].
高国英 ;
戈澍漠 .
内陆地震, 1997, (04) :3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