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组合后根际微生物及水净化研究

被引:36
作者
李淑英 [1 ,2 ]
周元清 [2 ,3 ]
胡承 [1 ]
章新 [2 ]
和桂凤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3]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 微生物; 净化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多集中于用单一生态型的水生植物或通过水生植物配置进行,而把多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使用还少见报道,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也有类似情况。实验选择了三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挺水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漂浮植物;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沉水植物)后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镶嵌组合后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和TP去除效果明显,并且能够长期维持此净化效果;(2)植物根际细菌与TN的变化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而真菌、放细菌与TN的去除关系不大;(3)TP的去除与微生物的相关性不高,TP的去除主要是水生植物的作用;(4)被净化水体中的细菌数量一直维持一个低水平状态,说明水质有很大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J].
周巧红 ;
王亚芬 ;
吴振斌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7) :58-61
[2]   水生环境中细菌与微藻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 [J].
王少沛 ;
曹煜成 ;
李卓佳 ;
杨莺莺 ;
陈素文 .
南方水产, 2008, (01) :76-80
[3]   水质微生物 [J].
王宏业 .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7, (09) :54+57-54
[4]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J].
王佳 ;
舒新前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 (04) :62-64
[5]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技术与应用 [J].
李盈盈 ;
邢晓伟 .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5) :49-50+55
[6]   黄花水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J].
王超 ;
张文明 ;
王沛芳 ;
侯俊 .
环境科学, 2007, (05) :975-981
[7]   湿地净化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华 ;
付玉兰 ;
丁其 .
山西建筑, 2007, (14) :347-348
[8]   人工湿地除磷研究进展 [J].
李晓东 ;
孙铁珩 ;
李海波 ;
王洪 .
生态学报, 2007, (03) :1226-1232
[9]   富营养化水中植物根系细菌生理类群比较研究 [J].
陈敏 ;
陈佳 .
微生物学杂志, 2006, (06) :36-39
[10]   水生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J].
刘松岩 ;
何涛 ;
周本翔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9) :5019-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