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技术转移中的专利作用——基于界面理论的考察

被引:18
作者
张也卉 [1 ]
刘林青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科技部
[2] 武汉大学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技术转移; 专利界面; 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商业化;
D O I
10.13581/j.cnki.rdm.2007.05.014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技术从研究变为商品需要知识生产组织和经济生产组织的共同努力和交互作用,之所以要发生技术转移,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大系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专利界面的存在有利于界定经济生产组织和知识生产组织的核心功能区,维护各自的功能独立性和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合理分工,避免其正常功能受到扭曲.也就是说,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知识生产组织可以将活动的焦点放在技术商业化的前端部分,而不必关注技术商业化的整个进程;企业等经济生产组织则将焦点放在技术商业化的后端部分,而专利是两者区别的界面和交换的标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技术转移”:我国自主创新最薄弱一环 [J].
李国杰 .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2006, (12) :15-16
[2]   为研发而申请专利还是为专利申请而研发 [J].
刘林青 ;
谭力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7) :86-93
[3]   组织间技术转移的界面分析 [J].
章琰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01) :49-53
[4]   中国大学技术转移工作的定位思考 [J].
许术其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4, (03) :7-9
[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与机制 [J].
王先庆 ;
王斌伟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2) :65-71
[6]  
国内外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及其分析[D]. 刘奕岑.重庆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