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结构与功能的失衡——以东北四村调查为例

被引:5
作者
张文明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结构; 功能;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6.05.005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村民自治对中国社会变动之影响的研究颇多,而对于村落社会结构对村民自治制度如何作用的关注较少。村落作为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一个基本载体,其结构要素对这一制度实施产生的功能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制度实施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村落这个“小”社会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文章通过对东北4个村的一项社会学的实证调查后指出:在村落系统中,国家—村组织—村民这三个结构要素在村民自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极不平衡是导致本项制度实施容易流于形式的一个根本原因。并且,如果各结构要素的作用力发生激变,有可能导致村落社会系统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而失谐。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45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层政权[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张静著, 2000
[2]  
中国农村村级治理[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厚安等著, 2000
[3]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荣敬本等著, 1998
[4]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徐勇著, 1997
[5]  
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M]. 广州出版社 , 丁旭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