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开始以农垦58s、双8-14s 为材料,进行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遗传、光周期诱导、生理生化及利用研究。农垦58s 与农垦58品种杂交,光敏核不育性表现为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行为,农垦58s 与不同生态型的早、中、晚粳品种杂交,表现为复杂遗传行为,光敏性与感光性呈独立遗传,但感光性对光敏不育性表达起重要调节作用。阐明了农垦58s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光长、光质、光间断作用和红光远红光效应。开展了激素、多胺、总RNA 和酶系统研究,提出了光敏核不育性的调控模型。成功转育多种类型籼、粳光敏感核不育系,两系杂交稻开始在生产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