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三针”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1
作者
郭转
机构
[1] 河南省开封地区人民医院
关键词
背三针; 毫针; 针术; 加刺; 督脉; 奇经八脉; 下肢瘫痪; 穴位;
D O I
10.13192/j.ljtcm.1982.12.33.guozh.02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背三针”是家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针刺疗法。经多年的治疗观察,对于小儿麻痹症、脑炎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多发性神经根炎等,有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背三针的穴位、针术及个人体会,介绍如下。穴位与针术穴位:背三针是沿督脉经自下而上进行皮下穿刺的一种疗法。穴位均系督脉经的穴位。第1针由长强穴进针至命门穴;第2针由命门穴进针至至阳穴;第3针由至阳穴进针至大椎穴。针术:背三针使用6~8寸长的26号毫针。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30°角,进入皮肤0.5cm许将针体放平,然后使针体紧贴皮肤表面,沿直线皮下快速进针,针体在行进过程中,以看到针尖在皮下向前蠕动为准,针体进完后,要抽插3~5次。然后将针后抽,抽至皮下剩余0.5cm许,再将针向左右方向分别行针,左右行针的方向与脊椎均呈30°夹角。三个部位针术均按此法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2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