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被引:76
作者
肖红波 [1 ]
王济民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粮食; 生产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Malmquist指数;
D O I
10.13246/j.cnki.jae.2012.01.00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针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的现实,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十年来我国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揭示了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的源泉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我国粮食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加大技术应用和规模化种植仍然具有很大潜力;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十年来有所下降,在影响全要生产率的因素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由新技术转化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不断上升,规模效率则没有得到任何改进;从地区来看,非粮食主产省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而粮食主产省虽然技术效率稍有改善,但技术进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加快非粮食主产区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大粮食主产区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高全国粮食生产效率成为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增产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基于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需求预测与耕地资源配置研究 [J].
马永欢 ;
牛文元 .
中国软科学, 2009, (03) :11-16
[2]   DEA方法在小麦生产效率衡量中的应用 [J].
黄映晖 ;
戎承法 ;
张正河 .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05) :16-22
[3]   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 [J].
孟令杰 ;
张红梅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3-16
[4]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的应用 [J].
乔世君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4, (03) :11-16+64
[5]   主要粮食作物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J].
郑少锋 .
农业技术经济, 2002, (02) :28-32
[6]  
创造粮食“七连增”奇迹的伟大实践[N]. 农民日报. 2010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