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酯酶同工酶

被引:9
作者
兰秀锦
郑有良
刘登才
魏育明
周永红
不详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四川都江堰 
[3] 四川都江堰 
[4] 四川都江堰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地方品种; 酯酶; 同工酶;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3.02.002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30份产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T.TurgidumL.)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幼苗、剑叶和幼穗间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幼苗有14条带,12种类型;剑叶15条带,13种类型;幼穗13条带,11种类型。3次测定合并分析,则产生21种类型。若仅以1次测定看,多样性指数以剑叶最高,为0 1119,说明剑叶酯酶同工酶能更好地反映其遗传多样性。同时酯酶同工酶的差异证明,来源相同又同名但原始编号不同的两份"棒棒南麦"和两份"早佐"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应视为不同的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0+121 +1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小麦多小穗品系10-A杂交后代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J].
兰秀锦 ;
郑有良 ;
刘登才 ;
王志容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8, (03) :38-41
[2]   节节麦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J].
兰秀锦 ;
刘登才 ;
魏育明 ;
颜泽红 ;
郑有良 .
广西植物, 2001, (01) :77-80
[3]   RECENT ADVANCES IN ALIEN GENE-TRANSFER IN WHEAT [J].
JIANG, JM ;
FRIEBE, B ;
GILL, BS .
EUPHYTICA, 1994, 73 (03) :199-212
[4]  
The chromosomal locations of high crossability genes in tetraploid wheat Triticum turgidum L. cv. Ailanmai native to Sichuan, China[J] . Liu Deng-Cai,Yen Chi,Yang Jun-Liang,Zheng You-Liang,Lan Xiu-Jin. &nbspEuphytica . 1999 (2)
[5]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能书, 1985
[6]   植物同工酶及其在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继耕 .
作物学报, 1980, (04) :245-252
[7]   植物同工酶研究的某些进展 [J].
梅慧生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1, (03) :1-8
[8]   有关同工酶分析的几个问题 [J].
周光宇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3, (01) :1-4+9
[9]   一粒小麦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分析 [J].
李国珍 ;
梁彦生 ;
李国凤 ;
江洪如 .
作物学报, 1986, (04) :249-254
[10]   中国特有小麦的酯酶同工酶 [J].
崔运兴 ;
马缘生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90, (01) :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