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村是如何走出“贫困陷阱”的

被引:1
作者
周建村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关键词
贫困陷阱; 企业行为; 金融; 对接机制;
D O I
10.19647/j.cnki.37-1462/f.2010.08.008
中图分类号
J124 [艺术市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结合"贫困陷阱"的形成和突破理论,对青岛市绿泽画院带领大泥沟头村成功突破"贫困陷阱"、一体化发展的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企业行为完全可以有效成为落后地区突破"贫困陷阱"的强刺激因素,而政府和金融的介入则为"贫困陷阱"突破提供了后续动力。建议建立更为广泛的对接机制,降低企业行为与落后地区相互搜寻的成本,提高结合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旅游型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研究 [J].
黄细嘉 ;
王鸽 .
特区经济, 2010, (02) :188-190
[2]   发展战略贫困理论的演进、比较及其理论意义 [J].
楚永生 .
老区建设, 2008, (01) :13-16
[3]   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与展望 [J].
陈端计 ;
詹向阳 .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 (01) :15-20
[4]   山区贫困陷阱的构造及其突破 [J].
关付新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21-25
[5]   区域反贫困理论探析 [J].
米文宝 ;
王梅兰 .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97-100
[6]  
贫困陷阱理论研究新进展.[J].杨文举;.经济学动态.200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