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植被恢复的植物多样性变化

被引:9
作者
李全发
刘文耀
沈有信
刘伦辉
徐海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
[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 云南昆明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云南昆明
[6] 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
[7] GPO Box U Perth
[8] WA
关键词
退化山地;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5.05.007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南涧县城后山干热退化山地上营造的五种不同人工植物群落与未经改造次生植被的物种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各个群落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和保护,各人工群落植物种数及耐荫种数均有增加,分别在54~29和7~4间,高于坡柳、黄茅草灌草坡(26种和2种)。恢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增加,其中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15~1.45间;除桉树群落外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91~0.76间,均明显大于坡柳、黄茅草灌草丛(0.44);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39~1.49间,除桉树群落和新银合欢群落外也均有增加。恢复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然而,一些引进植物如山毛豆(Tephrosia caudida)在本地区早期阶段生长迅速并能够快速郁闭,为乡土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但因自我更新能力差,已出现衰退现象,因此,应该加强人工群落保护和后续抚育管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良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种、种的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维持研究 [J].
赵平 ;
彭少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2-136
[2]   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人工植被恢复初期生物量及土壤环境动态 [J].
盛才余 ;
刘伦辉 ;
刘文耀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75-580
[3]   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植被恢复重建及其效益初析 [J].
刘文耀 ;
盛才余 ;
刘伦辉 .
广西植物, 1999, (03) :3-5
[4]   严重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的植物多样性与地力差异研究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邱仁辉 ;
罗学升 .
生态学报, 1999, (04) :490-494
[5]   泥石流生物生态工程治理及其效益——以云南南涧县城后山为例 [J].
刘文耀 ;
刘伦辉 ;
邱学忠 ;
谢寿昌 ;
盛才余 .
山地学报, 1999, (02) :41-45
[6]   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桉树间种山毛豆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 [J].
杨国清 ;
赵贵 ;
郑日红 ;
卢健 ;
李宏 ;
廖观荣 ;
李淑仪 ;
廖新荣 ;
林书蓉 ;
蓝佩玲 .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7, (02) :71-75
[7]   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生态学理论和应用 [J].
彭少麟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6, (03)
[8]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J].
黄建辉,韩兴国 .
生物多样性, 1995, (01) :31-37
[9]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Ⅱ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J].
马克平,刘灿然,刘玉明 .
生物多样性, 1995, (01) :38-43
[10]   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水分调蓄与植被恢复途径的试验研究 [J].
刘文耀 ;
刘伦辉 ;
邱学忠 ;
赵学农 .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01)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