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屋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碳、氢、氧、硫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5
作者
崔玉斌 [1 ]
赵元艺 [2 ]
吕立娜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矽卡岩型; 拉屋; 拉屋矿区; 硫同位素;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0.s1.220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2 ; 081803 ;
摘要
西藏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位,可以分出班公湖-怒江成矿区与南部的冈底斯成矿区带。冈底斯成矿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①班戈-那曲Cu、Cr、Ag、Pb、Zn成矿带;②申扎-旁多Cu、Ag、Pb、Zn、Au成矿带;③谢通门-墨竹工卡Cu、Fe、Pb、Zn、Au成矿带。其中,拉屋矿床位于申扎-旁多Cu、Ag、Pb、Zn、Au成矿带中,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
引用
收藏
页码:423 / 42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西藏拉屋铜锌矿床成因探讨 [J].
何国朝 ;
赵延朋 ;
原恩慧 ;
张雪亮 ;
王晓曼 .
矿产与地质, 2009, 23 (02) :147-151
[2]   福建马坑矿区水化学微量组分的指示作用 [J].
杜欣 ;
陈植华 ;
林荣荣 ;
秦松柏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6) :33-37
[3]   花岗岩热液铀矿成矿物质形成机制探讨 [J].
刘延勇 ;
娄六红 ;
丘善森 ;
张献河 ;
彭卓伦 ;
卢映新 .
西部探矿工程, 2008, (10) :134-136+138
[4]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郑永飞,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