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磷素剖面分布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姜勇
张玉革
梁文举
孟凡祥
刘艳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潮棕壤; 土地利用; 土壤磷; 土壤磷储量; 剖面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及室内分析测试,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潮棕壤在0~150cm10个土层中全磷的垂直分布、磷储量及碳磷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体中全磷平均含量为林地>撂荒地>玉米地>水稻田,各种利用方式土壤全磷含量在0~30cm各层次差异不显著,30cm以下各层次玉米地和撂荒地差异不显著,但60cm以下各层次林地土壤全磷显著高于其他3种利用方式,表明土地利用对磷素的剖面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4种利用方式在20cm深度土壤磷储量差异不明显,但在100cm和150cm深度,林地和撂荒地显著高于玉米地和水稻田土壤。土壤碳磷比随剖面深度下降而降低,在40cm以下有林地和玉米地高于撂荒地和水稻田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各种利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与全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供试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受全磷状况的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12 / 5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pH和Olsen-P的垂直变化特征 [J].
张玉革 ;
姜勇 ;
梁文举 ;
孟凡祥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4) :89-92
[2]   土壤磷淋溶状况及其Olsen磷“突变点”研究 [J].
吕家珑 ;
FortuneS ;
BrookesPC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2) :142-146
[3]   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 [J].
沙丽清 ;
邱学忠 ;
甘建民 ;
许建初 ;
高富 ;
艾夕辉 .
生态学杂志, 2003, (02) :9-11+23
[4]   上海市郊中小河流水污染现状及对策 [J].
胡雪峰 ;
许世远 ;
陈振楼 ;
高效江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3) :204-207+231
[5]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J].
高超 ;
张桃林 ;
吴蔚东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3) :344-348
[6]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Ⅱ.农田养分收入参数[J].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土壤通报. 1996(04)
[7]   杨树主要营养元素内循环及外循环研究Ⅱ.落叶前后养分在植株体内外的迁移和循环 [J].
沈善敏 ;
宇万太 ;
张璐 ;
廉鸿志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1) :27-31
[8]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9]  
辽宁土壤[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贾文锦 主编, 1992
[10]   Vertical variation and storage of nitrogen in an aquic brown soi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J].
Yu-ge Zhang ;
Yong Jiang ;
Wen-ju Liang ;
Da-zhong Wen ;
Yu-long Zhang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4, 15 (3) :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