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藏志、应惊恐”理论的发生学剖析

被引:19
作者
李如辉
张光霁
机构
[1] 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杭州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肾藏象学说; 形与神俱; 志; 惊; 恐; 发生学;
D O I
10.16466/j.issn1005-5509.2001.01.003
中图分类号
R221 [内经];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探讨“形与神俱”观念的发生乃“肾藏志、应惊恐”发生学研究的起点 ,“形与神俱”这一命题实际上是中医学向传统文化回归和求合的众多具体体现之一 ,其发生学依据有“以表知里”以及对“生长壮老己”这一生命过程的观察 ;“志”具广、狭二义 ,《内经》“肾藏志”之“志”所指系狭义之志 ,即意志及记忆 ,“肾藏志”理论的发生以“肾藏精”理论为基础 ,有赖于“主体思维”方法对意志与行为关系的把握 ,同时 ,对健忘的治疗反证亦是归纳“肾藏志”的依据之一 ;惊恐并属于肾 ,对惊恐太过致病征象的观察 ,以及情志相胜法实践对肾——恐 (惊 )配式合理性、科学性的证实 ,是“肾应惊恐”理论赖以发生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85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肾脏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J].
李如辉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5) :12-14
[2]   危机、危机的化解与新生──肾藏象学说的发生学概论 [J].
李如辉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9, (04) :1-2
[3]   藏象学说的演进轨迹 [J].
李如辉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01) :47-50
[4]   从体用观看《内经》藏象学说的实质 [J].
路玉滨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 (04) :35-38
[5]   形神统一观义析 [J].
何建升 .
陕西中医函授, 1990, (06) :6-8
[6]   命门学说新考——在两千年的争衡中形成 [J].
孟乃昌 .
山西中医, 1988, (04) :24-26
[7]   概谈七情致病——谈中医内科教学的体会 [J].
陈庆祥 .
新中医, 1985, (01) :56-57+19
[8]  
中国传统精神病理学.[M].何裕民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9]  
内经与临证.[M].杨智孚编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
[10]  
内经词典.[M].邢玉瑞等编撰;张登本;武长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