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厥阴病与乌梅丸证

被引:15
作者
刘法洲
机构
[1] 中国文化研究会北京
关键词
厥阴病; 肝家郁; 乌梅丸; 金匮玉函经宋本; 宋本伤寒论厥利呕哕附;
D O I
10.13593/j.cnki.51-1501/r.2001.04.002
中图分类号
R222 [伤寒、金匮(伤寒杂病论)];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依据《伤寒论》厥阴篇条文现状研究厥阴病 ,见解各异 ,歧义百出。赵刻宋版《伤寒论》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标题之下 ,有“厥利呕哕附” 5个小字。据此 ,钱超尘考证说 :“对于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 ,合之则两伤 ,分开则两利。”李心机亦同意此说。胡希恕说 :“厥利呕哕病 ,按其内容 ,非专论厥阴病而另有深意。”为此 ,作者提出厥阴提纲证非外感所致 ,乃肝家郁导致的上热下寒证 ,其来也骤。对“乌梅丸治肝脏正气虚弱而寒热错杂者”之说予以肯定 ,且进一步指出 ,乌梅丸证 ,可得于“伤寒” ,亦可得于“内伤杂病”。得于“内伤杂病”者 ,亦由肝家郁使然 ,其来也渐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从厥阴病提纲谈伤寒厥阴病“热闭阴劫”的实质 [J].
刘承仕 .
广西中医药, 1999, (01) :44-45
[2]   《伤寒论》厥阴病实质探析 [J].
刘承仕 .
中医杂志, 1997, (05) :265-267
[3]   六经提纲值得商榷 [J].
桑培初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 (03) :40-40
[4]  
伤寒论版本大全.[M].李顺保编著;.学苑出版社.2001,
[5]  
伤寒论.[M].熊曼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  
《伤寒论》疑难解读.[M].李心机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7]  
黄帝内经心悟.[M].王庆其著;.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
[8]  
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M].宋乃光;李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9]  
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M].裴永清著;.学苑出版社.1995,
[10]  
研经言.[M].(清)莫枚士述;王绪鳌;毛雪静点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