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7
作者
:
许恒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许恒周
[
1
]
殷红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殷红春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玉燕
[
2
]
机构
:
[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
来源
:
财经科学
|
2013年
/ 03期
关键词
:
农地非农化;
碳排放;
面板数据模型;
区域差异;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
0701 ;
070104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
本文通过构建农地非农化与碳排放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31省(市、区)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算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而言,农地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碳排放量,但也存在区域差异,从样本考察期来看,中、西部农地非农化现象显著地增加了碳排放。但对东部地区来讲,从整个样本期来看,农地非农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但是近年来该地区农地非农化增加碳排放的趋势却逐渐减缓。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何小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何小钢
;
张耀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张耀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1)
:26
-35
[2]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J].
曲福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曲福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卢娜
;
冯淑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冯淑怡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76
-83
[3]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庆媛
.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
(10)
:7
-12
[4]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广月
;
宋德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宋德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37
-47
[5]
大中城市周边农地非农化进程驱动机制分析——基于中国13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检验
[J].
周京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周京奎
;
王岳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王岳龙
.
经济评论,
2010,
(02)
:24
-34
[6]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李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李颖
;
黄贤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黄贤金
;
甄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甄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2
-107
[7]
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姜群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姜群鸥
;
邓祥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邓祥征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战金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兴权
.
地理研究,
2008,
(04)
:839
-846+975
[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J].
陈广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奥本大学林业与野生生物学院
陈广生
;
田汉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奥本大学林业与野生生物学院
田汉勤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189
-204
[9]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J].
曲福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曲福田
;
陈江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陈江龙
;
陈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陈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31
-241
[10]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 卢娜.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1
2
→
共 12 条
[1]
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何小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何小钢
;
张耀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张耀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1)
:26
-35
[2]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J].
曲福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曲福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卢娜
;
冯淑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冯淑怡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76
-83
[3]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庆媛
.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
(10)
:7
-12
[4]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广月
;
宋德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宋德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37
-47
[5]
大中城市周边农地非农化进程驱动机制分析——基于中国13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检验
[J].
周京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周京奎
;
王岳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王岳龙
.
经济评论,
2010,
(02)
:24
-34
[6]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李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李颖
;
黄贤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黄贤金
;
甄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甄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2
-107
[7]
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姜群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姜群鸥
;
邓祥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邓祥征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战金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兴权
.
地理研究,
2008,
(04)
:839
-846+975
[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J].
陈广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奥本大学林业与野生生物学院
陈广生
;
田汉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奥本大学林业与野生生物学院
田汉勤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189
-204
[9]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J].
曲福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曲福田
;
陈江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陈江龙
;
陈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陈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31
-241
[10]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 卢娜.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