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滕泽琴
李旭东
韩会阁
张春平
傅华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草地; 农田; 磷组分;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至少已有50年传统耕作历史的农田(耕作和休闲)和退耕24年的草地(围封和放牧)土壤磷组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土壤中活性无机磷(H2O-Pi、NaHCO3-Pi)、潜在活性无机磷(NaOH-Pi)和0~10cm土层中稳性无机磷(DHCl-Pi)以及30~60cm土层高稳性无机磷(HHCl-Pi)的含量显著高于草地;潜在活性有机磷(NaOH-Po)含量0~10cm土层围封草地显著高于农田,20~60cm土层农田显著高于草地。2)土壤各磷组分之间的迁移转化主要发生在中稳性无机磷DHCl-Pi与其他磷组分之间,且农田中磷组分之间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20cm土层。3)土壤速效磷、全磷与H2O-Pi、NaHCO3-Pi、NaOH-Pi之间及土壤全氮、有机碳与NaOH-Pi、NaOH-Po、HHCl-P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pH与NaHCO3-Po呈显著负相关,与H2O-Pi、NaHCO3-Pi、NaOH-Pi、NaOH-Po、HHCl-Pi极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