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映秀镇“8·14”特大泥石流灾害调查

被引:118
作者
唐川
李为乐
丁军
黄翔超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泥石流; 堰塞堆积体; 洪水泛滥; 汶川地震; 映秀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10年8月14日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暴发,泥石流堰塞堆积体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镇,引发洪水泛滥;造成映秀镇13人死亡、59人失踪,受灾群众8000余人被迫避险转移.由于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震中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调查和航空图像解译,分析了红椿沟泥石流流域特征,特别是地震条件下的泥石流物源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石流起动过程和堆积过程.红椿沟泥石流典型实例表明了汶川震区泥石流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因此,应该开展对汶川地震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估和监测、早期预警等研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容重的泥石流淤积厚度计算方法研究附视频 [J].
余斌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02) :207-211
[2]   汶川地震高烈度区暴雨滑坡活动的遥感动态分析 [J].
唐川 ;
齐信 ;
丁军 ;
杨泰平 ;
罗真富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2) :317-323
[3]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J].
余斌 .
沉积学报, 2008, (05) :789-796
[4]   粘性泥石流的平均运动速度研究 [J].
余斌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5) :524-532
[5]   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 [J].
陈晓清 ;
陈宁生 ;
崔鹏 .
冰川冻土, 2004, (03) :357-362
[6]   前期降雨对泥石流形成的贡献——以蒋家沟泥石流形成为例 [J].
崔鹏 ;
杨坤 ;
陈杰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1) :11-15
[7]   四川省泥石流预报的区域临界雨量指标研究 [J].
谭万沛 ;
韩庆玉 .
灾害学, 1992, (02) :37-42
[8]   Rainfall-triggered debris flow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J].
Tang, C. ;
Zhu, J. ;
Li, W. L. ;
Liang, J. T. .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9, 68 (02) :187-194
[9]   Impacts of September 21, 1999 Chi-Chi earthquak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lly-type debris flows in central Taiwan [J].
Liu, Chia-Nan ;
Huang, Hsiao-Fung ;
Dong, Jia-Jyun .
NATURAL HAZARDS, 2008, 47 (03) :349-368
[10]  
Impacts of the Chi-Chi earthquake on subsequent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s in central Taiwan.[J].Ching-Weei Lin;Shou-Heng Liu;Sen-Yuan Lee;Cheng-Chien Liu.Engineering Geology.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