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5
作者
丁艳峰
潘少明
机构
[1]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径流变化特征; 自然变化; 人类活动;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黄河口利津站实测、天然径流资料为依据,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随机水文学的方法,对黄河入海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流域气候和人类活动资料,定量探讨了近50多年来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的影响。采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检测出黄河实测入海径流出现1968年、1985年和1996年3个跳跃点,依据3个跳跃点,将入海径流分为4个阶段:即Ⅰ(1950~1968年)和Ⅱ(1969~1985年),Ⅲ(1986~1996年)和Ⅳ(1997~2004年),4个阶段径流量逐阶段递减。根据降雨与径流的相关分析计算出各阶段取水量占入海天然径流量的比重,第Ⅰ阶段为24%,Ⅱ,Ⅲ和Ⅳ阶段分别升至44%,65%和79%,说明流域取水量的增加是造成入海径流量逐阶段减少和断流严重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也反映了黄河入海径流由第Ⅰ阶段受自然变化影响为主逐渐过渡至第Ⅲ阶段后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主。1985年以后流域暖干化、大水库的调节和水土保持等则是促使径流量减少和断流的辅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09 / 7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小浪底水库对水沙的调控及下游河道响应 [J].
苏运启 ;
尚红霞 ;
李勇 ;
郑艳爽 .
泥沙研究, 2006, (05) :28-32
[2]   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规律附视频 [J].
刘勇胜 ;
陈沈良 ;
李九发 .
海洋通报, 2005, (06) :1-8
[3]   黄河口水沙变异及尾闾河道的萎缩响应 [J].
张治昊 ;
胡春宏 .
泥沙研究, 2005, (05) :13-21
[4]   黄河流域洪水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J].
张欧阳 ;
许炯心 ;
王随继 ;
程东升 .
泥沙研究, 2005, (03) :61-66
[5]   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研究 [J].
茹玉英 ;
刘杰 ;
朱岐武 ;
朱世同 .
人民黄河, 2005, (01) :28-29+32
[6]   影响黄河河口来水来沙量的因素分析 [J].
李希宁 ;
刘曙光 .
人民黄河, 2004, (09) :15-16
[7]   近50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研究 [J].
刘春蓁 ;
刘志雨 ;
谢正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4) :385-393
[8]   黄河断流与中上游气候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J].
王海梅 ;
胡英华 ;
李吉东 ;
丁小俊 .
内蒙古气象, 2004, (02) :19-21
[9]   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成因分析 [J].
刘昌明 ;
张学成 .
地理学报, 2004, (03) :323-330
[10]   近50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入海径流通量的影响 [J].
许炯心 ;
孙季 .
水科学进展, 2003, (06) :69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