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材积和生物量动态

被引:20
作者
杨清培
李鸣光
李仁伟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马尾松; 分层相对多度法; 形率法; 演替; 材积;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分层相对多度法和形率法 ,研究了几种主要树种在群落演替的不同序列各层中的相对多度及其在不同演替序列中材积和生物量的变化 ,从针叶林到混交林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由第 III层已退到第 IV层 ,生物量由 1 2 5 .75 t/hm2 下降到 84.86t/hm2 ,属衰退性种群 ;吊皮椎 (Castanopsiskawakamii)由第 I层逐渐发展到第 V层而趋于稳定 ,生物量由 5 .97t/hm2 增加到 2 7.3 9t/hm2 ;荷木 (Schima superba)由 I层发展到 V层趋于衰退 ,生物量由 9.3 5 t/hm2增加到 3 3 .71 t/hm2 ;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由第III层发展进入第 IV层 ,生物量也明显增加。结果表明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针叶林正向着以阳性阔叶树种为主并伴有中生阔叶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演替。同时证明分层相对多度法不仅可以判别某一树种在某一演替群落中的发展类型 (衰退型、稳定型或进展型 ) ,而且还可以准确预测该植物群落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2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