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47
作者
王文 [1 ]
许金萍 [1 ,2 ]
蔡晓军 [1 ]
孙畅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安吉县气象局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夏季高温干旱; 遥相关型; Rossby波作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81-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ERSSTv4海温资料,对2013年夏季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高温干旱事件基本特征及其可能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降水量较同期偏少49.43%,7月中、下旬出现旱情并逐步发展,8月上、中旬旱情最为严重,整体呈现中到重旱,局部地区达到特旱,气温偏高5℃以上;(2)受负EAP/PJ(东亚太平洋型/东亚日本型)遥相关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异常偏西、强度偏强,长期控制长江流域,是诱发此次高温干旱的直接成因;东亚夏季风偏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致使长江流域暖湿空气偏强而冷空气不足,加之下沉气流影响,不利于形成降水。(3)8月第1候至第2候,受负"Silk Road"(丝绸之路)遥相关型影响,源自北大西洋的Rossby波沿急流波导区向东频散至东亚-太平洋地区,加强了负EAP/PJ遥相关型中高纬度两个高度异常中心,对其形态的维持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西太副高的异常发展推向鼎盛时期;(4)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偏高是负EAP/PJ遥相关型长期维持的重要原因;而7月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高与西风急流异常偏北密切相关,是影响东亚季风系统各成员配置的又一可能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95 / 160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2013年我国南方持续性高温天气及副热带高压异常维持的成因分析 [J].
彭京备 ;
刘舸 ;
孙淑清 .
大气科学 , 2016, (05) :897-906
[2]   基于PDSI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分布特征 [J].
王文 ;
许志丽 ;
蔡晓军 ;
高晶 .
高原气象, 2016, (03) :693-707
[3]   2013年盛夏中国持续性高温事件诊断分析 [J].
杨涵洧 ;
封国林 .
高原气象, 2016, (02) :484-494
[4]   从Rossby波能量频散理论到准定常行星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J].
黄荣辉 ;
皇甫静亮 ;
刘永 ;
杜振彩 ;
陈国森 ;
陈文 ;
陆日宇 .
大气科学 , 2016, (01) :3-21
[5]   2013年夏季中国北涝南旱环境场及异常成因分析 [J].
赵俊虎 ;
周杰 ;
叶天舒 ;
杨柳 ;
封国林 .
气象科技进展, 2015, 5 (05) :14-23
[6]   CI指数及SPEI指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J].
王文 ;
李亮 ;
蔡晓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 (03) :403-416
[7]   2013年夏季浙江省高温干旱环流异常分析 [J].
王羱 ;
桑悦洋 ;
张立凤 .
气象科学, 2015, 35 (02) :140-149
[8]   东亚上空急流位置经向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联系 [J].
字冉 ;
管兆勇 ;
李明刚 .
大气科学学报, 2015, 38 (01) :55-65
[9]   从副高及海温角度分析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原因 [J].
隋翠娟 ;
潘丰 ;
蔡怡 ;
尹朝辉 .
海洋预报, 2014, 31 (05) :76-81
[10]   Record-breaking SST over mid-North Atlantic and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over the Jianghuai–Jiangnan region of China in 2013 [J].
Jianqi Sun .
Science Bulletin, 2014, (27) :3465-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