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游行蓄洪区的运用与减灾

被引:8
作者
徐迎春
陈平
陈锡炎
机构
[1]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关键词
淮河; 行蓄洪区; 运用; 减灾;
D O I
10.13244/j.cnki.jiwhr.2004.01.009
中图分类号
TV873 [蓄洪、滞洪、避洪建筑];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进洪频繁,一直是治淮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回顾了淮河行蓄洪区的形成与变更,分析了行蓄洪区运用方式的变化及安全建设经过,指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行蓄洪区治理提出不同的要求。提出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蓄滞洪区的布局与建设,在研究行蓄洪区的运用与建设问题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有效调度、运用行蓄洪区,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首先要实施行蓄洪区调整与改造工程,其次,要继续开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安全建设,同时,实施人口外迁工程,安排必要的内部治理项目,加强行蓄洪区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2003年安徽省淮河抗洪及灾后思考 [J].
纪冰 .
治淮, 2003, (10) :5-6
[2]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的防洪减灾 [J].
徐迎春 ;
陈平 .
治淮, 1999, (05) :11-12
[3]  
淮河2003年大洪水[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