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新型工业化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

被引:5
作者
王德忠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 新型工业化; 目标模式; 理论分析;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8.03.029
中图分类号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型工业化更加强调科技进步过程中的技术组合和工业结构的优化效应,以及工业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友好相处;强调工业增长速度与效率均衡的集约型增长。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区域新型工业化目标模式,该模式被定义为"双效应复驱动半内生型工业化目标模式"。"双效应"是指科技进步与结构优化效应。"复驱动"是指科技进步与结构优化循环往复地推动着工业化,从而保障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半内生"是指区域工业化进程中,政府适度干预市场,烫平工业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3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其战略探讨 [J].
邵国华 .
生产力研究, 2004, (09) :125-126+147
[2]   绵阳、宜宾两市工业化模式比较研究 [J].
漆先望 ;
胡席贤 ;
谭方宁 .
软科学, 2003, (05) :82-85
[4]   国外工业化模式的启示 [J].
唐宇文  ;
李银霞 .
经贸导刊, 2001, (08) :24-25
[5]   浅析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J].
潘逸阳 .
企业经济, 2001, (05) :94-96
[6]   区域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J].
司训练 .
陕西工学院学报, 1999, (03) :63-67+74
[7]   论英国工业化模式及其弊端 [J].
刘金源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4) :74-77
[8]  
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魏后凯主编, 2000
[9]  
增长与发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英)瑟尔瓦尔(Thirlwall, 1992
[10]  
Promotion of academia-industry cooperation in Japan — establishing the “law of promoting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university to industry” in Japan[J] . Kenzo Fujisue.Technovation . 199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