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人地协调与空间协调
被引:132
作者:
李小建
[1
,2
]
文玉钊
[1
]
李元征
[1
]
杨慧敏
[1
]
机构:
[1] 河南省城乡空间数据挖掘院士工作站/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人地协调;
空间协调;
黄河流域;
人地关系;
城市网络;
生态脆弱;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20.04.00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从人地关系视角研判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持续作用形成的共处关系;从空间异质视角审视流域不同区域的联系及其相应的空间协调状况。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先天脆弱的前提下,对地市级人类活动施压、资源环境承压及两者关系相对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的人地关系类型保持不变,近1/5的地区趋于紧张;2017年高度紧张、轻度紧张的区域占21.18%,基本协调的区域占38.82%。从人地关系调控的客观条件看,黄河流域受到生态先天脆弱性与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与路径依赖问题对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甚至相对宽松的地区形成挑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诉求的实现将会进一步加重人类活动施压强度,使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研究建议,应深入把握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地关系,进行针对性处理。黄河流域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映射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应着力加强流域内部联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区域合作。建议采用以大城市为中心面向周边的放射状开发开放新模式,以此驱动流域空间结构重塑与助推空间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