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大肠杆菌质粒与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 ,临床分离 32株耐喹诺酮药物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经质粒消除剂溴化乙淀 (EB)、硫酸黄连素 (BS)分别处理 2 4h和 48h ,其中 4株对喹诺酮的耐药水平明显降低。经消除剂作用的菌株提取质粒进行电泳检测 ,结果只有大肠杆菌CE0 1[其中氧氟沙星 (OF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5 0 μg/mL]的质粒带发生变化 ,且该质粒的转移与喹诺酮抗性有关。经消除剂BS作用 2 4h ,在含OFL 2 0 μg/mL的琼脂不能生长的CE0 1XC1菌株其质粒带浓度显著降低 ;作用 48h后 ,在含OFL 2 0 μg/mL琼脂不能生长的CE0 1XC2菌株其质粒带被消除 ;BS作用 48h后在含OFL 2 0 μg/mL琼脂仍然生长的CE0 1XC3菌株其质粒带几乎未改变。另外 3株耐药水平降低的菌株质粒带无变化。结果表明 :大肠杆菌CE0 1含有与喹诺酮药物抗性有关的质粒 ,这一质粒被消除剂消除后 ,CE0 1菌株的耐药性显著下降 ,对OFL的MIC由大于 5 0 μg/mL变为小于 2 0 μg/mL。其它 3株经质粒消除剂作用耐药水平降低的菌株可能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