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二叠系乐平统底界的牙形化石定义(英文)
被引:10
作者:
金玉玕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来源:
关键词:
界线层型;
牙形化石;
二叠纪;
乐平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 [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乐平统长期以来一直很有希望成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 ,只因华南缺乏经过详细论证的乐平统底部层序而未能实现。通过近些年的研究 ,梅仕龙等建立了完整的瓜德鲁普统 -乐平统界线地层的牙形化石带等 ,促成乐平统被正式批准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 ,并使蓬莱滩剖面成为底界的最佳候选层型剖面。笔者等曾反复论述 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 C.dukouensis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候选层位的优点和缺点。C.dukouensis的演进可以作为 Clarkina 属内渐变群的第一个基准面( datum) ,而且该种分布较广。然而 ,C.dukouensis在 C.postbitteri- C.dukouensis演化种系中的首现本身并无区域对比意义 ,因为 C. dukouensis的首现从未在其他地点发现 ,而首现的层位也不与全球性生物或环境变化的重要事件对应。C.postbitteri带之底接近前乐平统生物绝灭事件的顶峰层位以及在整合层序中厘定的重要层序界面。根据动物群和沉积变化容易进行国际对比这一优越性 ,使该带之底成为最有希望的界线。近些年来 ,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的工作方案一直将其作为乐平统底界。不过 ,C.postbitteri与祖先种之间的形态变化较显著 ,演化谱系需要充分论证。多年来 ,底界附近的牙形化石被归纳为两个组合带 ,即下部的 Neogondolella bitteri- N.liangshan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9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