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

被引:317
作者
章祥荪 [1 ]
贵斌威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法;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趋同效应;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08.06.008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由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我国并没有出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J].
赵伟 ;
马瑞永 ;
何元庆 .
统计研究, 2005, (07) :37-42
[2]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3]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4]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5]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6]   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J].
胡鞍钢 .
政策, 2003, (01) :31-32
[7]   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J].
叶裕民 .
经济学家, 2002, (03) :115-121
[8]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J].
沈坤荣 .
经济科学, 1999, (04) :15-25
[9]  
数据包络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魏权龄著, 2004
[10]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 Alwyn You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