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36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政策目标; 资金分配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5 [财政支出];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具有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目标。由于财力较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缺乏改善民生的资金,又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成本较大需要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因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须通过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以提高所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民生水平。为了验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是否具有向财力较弱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倾斜的特性,本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公式进行了推导,并以陕西省为例对资金的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公式中的"标准财政收支缺口"项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属性,剩余各项含有生态环境保护属性,公式包含向财力较弱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倾斜的政策目标;②与其政策目标相违背,实践中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并没有向财力较弱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反而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呈正相关。究其原因,以"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为核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公式是导致违背"两个倾斜"的症结所在。要扭转实际分配中的"两个倾斜"偏差,促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改变公式计算要件"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改善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城市财力均等化水平测算与缺口度量:以上海为例 [J].
田发 ;
周琛影 .
财贸研究, 2013, 24 (01) :70-77
[2]   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J].
贾晓俊 ;
岳希明 .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17-30
[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J].
郑涌 .
财政研究, 2011, (10) :51-53
[4]   粘纸效应: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一种解释 [J].
范子英 ;
张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2) :5-15
[5]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探讨 [J].
刘军民 .
环境经济, 2010, (11) :17-23
[6]   中国财政供养的规模及影响变量——基于十年机构改革的经验 [J].
程文浩 ;
卢大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84-102+222
[7]   经济增长与政府财力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北京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曾康华 ;
刘翔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12) :47-51
[8]   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供养人口规模控制努力程度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J].
胡德仁 ;
刘亮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2) :21-26
[9]   中国县级地区财力缺口与转移支付的均等性 [J].
尹恒 ;
朱虹 .
管理世界, 2009, (04) :37-46
[10]   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研究 [J].
伏润民 ;
常斌 ;
缪小林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