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鲁造山带根部的物质组成及变质作用

被引:29
作者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孟繁聪
杨天南
李天福
殷秀兰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大陆造山带根部; 超高压变质作用; 物质组成; pT条件; 南苏鲁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南苏鲁地区,大陆造山带根部主要由5种不同化学成分的岩石类型组成,分别以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片麻岩、石英岩和大理岩为代表。它们的原岩是古老的花岗质侵入岩、表壳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并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正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是超高压变质带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花岗质和奥长花岗质岩石组合,不同于典型的TTG岩系。变质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除幔源石榴石橄榄岩以外,其他各种岩石都具有可变的、但均低于正常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值,表明其原岩曾在地壳浅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岩交换作用,并在整个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保持其米级尺度的不均匀性。新的温、压计算结果表明,石榴石橄榄岩的形成条件可能是1100~1200℃和6.5~8.0GPa,地热梯度等于或小于5℃/km,即以前认为变质作用不可能达到的“禁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