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

被引:20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王寿平
李中超
赵红静
机构
[1] 长江大学
[2]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3] 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4] 河南濮阳
关键词
濮53块; 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储层建模; 油气储量; 储层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濮53块厚油层特征,采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完成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对比。基于岩心物性参数的自然分布特征,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选择渗透率、孔隙度、渗流系数、储集系数等将储层划分为E、G、F、P 4种类型。用门槛值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确定性和随机预测,建立了储层流动单元模型。依据储层流动单元的平面展布特征和相对比例将小层划分为4种类型,二、三类储层具有较多的原始油气储量和潜力,储量动用情况表明,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J].
吴胜和 ;
王仲林 .
沉积学报, 1999, (02) :87-92
[2]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的矿场试验 [J].
赵永胜 ;
董富林 ;
邵进忠 ;
李士奎 .
石油学报, 1999, (06) :43-46+107
[3]   厚油层非均质特征描述的新方法─—水力(渗流)单元分析 [J].
冯晓宏 ;
刘学峰 ;
岳清山 ;
何劲松 .
石油学报, 1994, (S1) :149-158
[4]   建立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的新方法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陈程 ;
鲁国甫 ;
姜建伟 ;
李庆明 ;
刘丽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