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3种沉水植物群落区底泥种子库与幼苗库

被引:9
作者
叶春 [1 ]
刘杰 [1 ]
于海婵 [1 ]
宋祥甫 [2 ]
王博 [3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研究室
[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3]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东太湖; 沉水植物; 种子库; 幼苗库;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3.035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底泥种子库在沉水植物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东太湖3种优势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natanusL.)、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Miq)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maackianus)群落区的广义种子库和种子库采样区的幼苗库。2005年1月,在3种植物的优势群落区各随机采取泥样样方9个,25℃的培养箱内,光照周期L∶D=12∶12条件下,采用种子萌发法鉴定土壤种子库。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室内种子库在5个月内全部萌发完毕。3种沉水植物群落区的广义种子库大小分别为1003.33粒·m-2,1446.67粒·m-2和910粒·m-2,优势种植物的种子占相应区域种子库总量的97%以上。从种子库结构上看,苦草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微齿眼子菜以有性繁殖为主,马来眼子菜则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同等重要。对比研究采样点区域植物群落当年植物幼苗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幼苗库在数量上要远小于其相应的种子库的规模,幼苗库植物种类要多于相应的种子库,生物多样性也较种子库高,幼苗库与种子库的相似系数在0.33~0.67。
引用
收藏
页码:1091 / 10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及若干研究热点 [J].
于顺利 ;
蒋高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4) :552-560
[2]   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对策 [J].
杨再福 ;
施炜刚 ;
陈立侨 ;
陈勇 ;
周忠良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1) :65-69
[3]   微齿眼子菜瘦果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J].
王孝民 ;
孙士国 ;
郭友好 .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01) :95-97
[4]   微齿眼子菜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J].
靳宝锋 ;
郭友好 .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05) :439-448
[5]   梁子湖优势沉水植物冬季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J].
陈中义 ;
雷泽湘 ;
周进 ;
陈家宽 .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02) :152-158
[6]   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L.)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J].
熊秉红 ;
李伟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06) :500-508
[7]   引入土壤种子库对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J].
张志权 ;
束文圣 ;
蓝崇钰 ;
黄铭洪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601-607
[8]   5种沉水植物无性繁殖和定居能力的比较研究 [J].
崔心红 ;
熊秉红 ;
蒲云海 ;
李伟 ;
陈家宽 ;
何国庆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4) :502-505
[9]   东太湖水生植被及其沼泽化趋势 [J].
张圣照 ;
王国祥 ;
濮培民 ;
千金良·达哉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9, (02) :2-7
[10]   东太湖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与磷的沉积 [J].
李文朝 .
环境科学, 1997, (03) :11-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