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定缺钼与施钼处理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研究了不同时期小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蛋白酶活性及叶绿素a、b比值(Ch la/Ch lb)的变化,以探讨冬小麦缺钼黄化的原因。结果表明,34个冬小麦品种叶绿素SPAD值缺钼处理显著低于施钼处理,说明冬小麦黄化的原因是缺钼引起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播种后27和57 d(低温时期)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缺钼处理显著低于施钼处理,播种后135 d(高温时期)的两个冬小麦品种缺钼和施钼处理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低温时期缺钼易引起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导致冬小麦黄化现象的发生。缺钼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同叶绿素含量一样显著下降,并与之在不同时期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缺钼与施钼处理间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缺钼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不是分解加剧的结果,而可能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所致。两个冬小麦品种缺钼和施钼处理Ch la/Ch lb较为恒定,无显著差异。然而播种后27、57和84 d(温度较低时期)Ch la/Ch lb比值显著高于播种后135 d(温度较高时期),表明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受低温影响,而与钼营养的丰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