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25
作者:
周端华
王鸣
邱季春
刘于飞
陈小霜
李泽荣
高阳
何丽娟
严子锵
机构: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州
[3] 广州
来源: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8 [病毒性出血热];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559 / 562
页数:4
相关论文